深近視|眼疾風險高數十倍有機會致盲 千度近視6旬婦突患白內障視力剩3成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吳霆俊

發布時間: 9 小時前

最後更新: 9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近視逾500度即屬深近視,眼疾風險高數十倍,更有機會致盲。

近視度數達500或以上,即屬深近視。年屆60歲的吳女士從事會計,需長時間對着電腦工作。近視過千度的她前年突然視力模糊,更覺環境昏暗,經視光師檢查後更發現度數高達2,300度。

「即使只與我相隔1米遠,我都看不清對方雙眼。」視光師指無法再配眼鏡,建議她到眼科求醫。她原以為工時長致近視加深,檢查後竟發現是白內障。

突患白內障視力僅剩3成

自小已患近視的吳女士,讀幼稚園時已達300至400度,隨發育期遞增,最終深至1,300度:「近視年年加,年年換眼鏡,至中學開始戴隱形眼鏡。」

經眼科醫生檢查後,發現吳女士視力下降源於雙眼患有嚴重白內障,當時視力僅剩3成。接受白內障摘除手術後,視力恢復進度良好,其深近視、老化及散光等問題更一掃而空,毋須再戴眼鏡。「無論近或遠嘢我都看得見,不用戴眼鏡好爽!」

完成白內障手術後,醫生發現吳女士(左)亦患早期青光眼,視覺神經輕微萎縮、視野收窄。幸而及早發現,可以眼藥水控制眼壓,病情穩定。(朱永倫攝)

術後回家她才發現,原來患病期間因視力昏暗,家中客飯廳裝了多達十數枝燈泡:「好光、好刺眼,屋企好似放火咁。」

近視父母遺傳機率高11倍

談及身患白內障,吳女士坦言始料不及。因覺得白內障源於眼睛曾受傷,常發炎或年紀大,而她瞳孔沒有白點,視野亦沒有缺失,除了視力模糊沒其他病徵。故她提醒深近視患者定期檢查,以防眼疾:「幸而今次檢查得快,(有眼疾)隨時會盲!」

誘發深近視的因素眾多,如父母遺傳、閱讀距離太近、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、缺乏戶外活動、休息不足等。香港眼科學會會長、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李琬微續指,若父母雙方均患深近視,子女患深近視的機率較常人高11倍。

調查發現,過半人認為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後可解決深近視誘發的併發症風險,香港眼科學會會長、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李琬微澄清激光矯視僅助患者矯正視力,對減低眼疾風險並無幫助。(朱永倫攝)

近7成人視力有異樣

為進一步了解港人視力健康,今年8至9月奧比斯聯同香港眼科學會進行一項調查,針對年齡、近視度數、近視認知及用眼習慣作分析,參與人數達1,432人。

調查發現34%受訪者患有深近視,68%人有出現不同程度的眼睛症狀,如飛蚊、眼痛、眼紅、眼腫,或物件有疊影、光環或光影,可能是白內障及視網膜退化的早期症狀。除此之外,3%人更出現視力模糊及閃光問題,有機會是視網膜裂孔或脫落的早期病徵。

調查亦發現,三分二受訪者每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為4小時或以上,約三分一人經常於黑暗中觀看電子屏幕,一半受訪者每日平均睡眠時間不多於6小時,這些均為誘發深近視的風險因素之一。

李醫生指即使成年後眼球發育完成,長時間對着電子屏幕過度刺激眼球,近視仍有機會加深數百度。

深近視眼疾風險高數十倍

李醫生強調,深近視與眼疾風險有莫大關係。國際研究指出近視度數逾500度者,青光眼風險較無近視者高3倍,白內障高6倍、視網膜脫落高20倍,黃斑病變則高約40倍,情況不容忽視。

她提醒:「深近視與眼疾(風險)有關,別諱疾忌醫,一有異樣應盡早找眼科醫生做檢查。好多人擔心青光眼會致盲,但其實只要及早發現並治療,病情受控制就不會影響視力。」

深近視者宜40歲開始驗眼

一般人50歲後應每年驗眼,惟深近視患者眼睛退化較常人早5至10年,李醫生指曾有過千度近視病人50多歲已患有嚴重白內障,建議深近視者宜早於40歲開始每年驗眼,檢查視力、量度眼壓、放大瞳孔檢查眼底等。若出現病徵如飛蚊、閃光,病人應盡早求醫。

深度近視者宜早於40歲開始每年驗眼。(朱永倫攝)

預視近視惡化貼士

  • 閱讀距離應保持至少30厘米
  • 應與手機屏幕保持至少30厘米距離,平板電腦為40厘米,電腦則50厘米
  • 勿於光綫不足的環境下閱讀或使用電子產品,眼壓於短時間內飈升,有機會誘發急性青光眼
  • 使用電子產品20至30分鐘後,應讓眼睛休息20至30秒
  • 多於陽光下進行戶外活動,有助減慢近視加深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